跟著作者藍白拖,一起來讀【給回來的旅行者】
這學期跟讀書會的夥伴一起讀了【給回來的旅行者】一書,再從這本書天南地北的聊旅行的規劃、旅行的樂趣、挑戰、孤獨...,
5月26日晚上7:00,作者藍白拖先生,應竹北高中家長讀書會之邀請,蒞臨演講分享並與讀者面對面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書名:給回來的旅行者(人生,才是你的正職)
作者:文‧攝影/藍白拖
出版﹕天下文化,出版日期:2015/10第一版第一次印行
2015/11第一版第五次印行
喜歡旅行的我,第一次在誠品書店看到這本書的封面,便深深為書名所吸引--給回來的旅行者,人生,才是你的正職。
翻閱書本內容,寫著「生活才是真正的長途旅行,這些年我慢慢體悟到,與其把長途旅行當生活,不如把生活當長途旅行。旅行要保持熱情太容易,生活才是挑戰。」是的,旅行時,每時每刻面對新鮮的人事物,讓人目眩神迷,同時,旅行更要獨立面對:交通、住宿、飲食、天氣、生病,一件一件都要靠自己想辦法度過去,身體忙碌、思考忙碌,連情緒也很忙碌,所以要保持熱情真的真的太容易,然而,這些只是短暫的經驗,讓人生這趟長途旅行保持熱情,才是永遠的課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內容摘要與討論】
第一篇
旅行﹕一堂生命教育的必修課
- 人生大事無法在一秒中做出抉擇,這幾年我投身社會大學學會兩件事,1.主動學習比上學更重要、2.恐懼時,閱讀別人的生命故事能獲的勇氣(P.12);外國人其實很納悶為何台灣人經常把「I can’t speak English」掛在嘴上…這趟旅行幫我省去很多補習費,更教會我「不懂的東西,與其花時間自卑,不如儘快學習」。(P.14)
書中陳述主動學習及儘快學習的重要性,請分享你的感受、事例或故事。 - 早些年我完全支持這離開的行為,人要走的越遠,才會對生命有所體悟,…可是這幾年這樣的信念逐漸瓦解…我發現獲得勇氣的方式不只一種,出國不再是唯一獲取能量的礦坑。…如果你有機會出國旅行,請瘋狂大笑;若沒有,也請在辛苦的城市生活中保持微笑(P.18)旅行只是在浪費時間嗎?我想不是,而是學習安靜,方能安靜學習(P.21)。生命的感動要質大於量,誰說兩天一夜的旅行不能改變生命呢(P.23)。一家人旅行正好可以讓我練習合作(P.24)
請分享你的在地旅行、出國旅行、家族旅行,帶來的生命小改變。 - 過了三十歲愈來愈沒本事大流浪,經濟與道德責任都不允許,也暫不需要(P.27),三十歲以後旅行是療癒,倘若你以三十歲,某天當你覺得該旅行了,請別壓抑自己的慾望,想飛多遠就用力飛(P.28)。
這兩段話是否牴觸?如果這兩段話同時發生在你身上,你如何面對與解決,請與大家分享。 - 十樣東西讓外國人愛上台灣,茶.家鄉菜.詩.電影.歌.明信片.報紙.錢幣香菸.熱情的心(P.37-38)。
請參閱書中P.37-38頁,若你出門在外,你喜歡用哪一項傳達介紹台灣? - 帶自己出去走走,和自己說說話,若有足夠能力在帶上家人一起去,這些是一個旅行家的自我養成之道(P.47)。旅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…我不認為旅行有所收穫,反倒的是一種啟蒙教育,啟發我對學習的渴望與主動,以及對事物的好奇心(P48-49)。
請分享帶上家人一起旅行的經驗? 旅行啟發了那些學習? 哪些屬於你尚未嘗試或不願意嘗試的? - 我曾在印度遇見一位獨自旅行的長輩,他說旅行是減法。學習等待,不急於旅行,不穰旅行成為加法,也是一種減法的練習(P.60-61)。不同年紀,不同計畫,不同目的地。所有旅人心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出走理由﹕完成初衷並讓人生旅程接軌(P62-63)。
在減法的練習原則下,完成初衷並讓人生旅程接軌,請分享你的想法及經驗。
第二篇
生活﹕向世界謙卑的學習
- 數一數一天中有幾個微笑,這是最棒的生活石蕊試紙,可以測試自己的人生幸福感(P.66)別讓冷漠控制生活…我也曾天真的以為只要去旅行,人生問題就會自動消失。後來才了解,自己真正的困境是生活出問題;如果你不甘於過平淡生活,那就主動認識身旁陌生人,隨時擁有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(P.78)。生命有體驗,生活有驚豔(P.80)。
微笑、熱情,別讓冷漠控制你的生活,生命有體驗,生活有驚豔…你有何看法或實際的經驗分享? - 我以為失敗是最可怕的敵人…但三十歲以後才知道,現實不可怕,自己沒有認清現實才可怕,未來不可怕,自己沒有期待未來才可怕,失敗不可怕,自己沒有跌倒詩拜拜過才可怕。其實,生活中最可怕的敵人永遠是自己(P.83)面對問題時,你習慣先認同?還是先質疑?(P.87)。
請說明你如何看待孩子生活中的挫敗,是先質疑還是先認同? - 老實說,不是每個經過旅行洗禮的人都會熱情奔放。旅行像適性發展,友善的自我教育。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一句話﹕「不要冷漠的對待陌生人,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天使的化身」(P.89)
請說說你對於「不要冷漠的對待陌生人」? 請分享你的經驗。 - 怕離職旅行後找不到工作、怕旅行變成逃避、怕旅費不夠用、怕英文不好、怕找不到人生方向…我們可以更謙卑地向世界學習,不再只是一味的恐懼(P.90-91),恐懼時依然勇往直前看世界(P.98)。
旅行中如何克服擔心害怕與恐懼,謙卑地向世界學習?試著分享你的經驗或看法。 - 旅行者最兇猛的敵人是冷漠和無感,該如何對旅行保持熱情…好奇心。如何在旅行時保持好奇心?不要把一切看得理所當然,不要停止學習。未知,才會激起人類的好奇心。(P.96-97)。
旅行中什麼人事物會激起你最大的好奇心?好奇心又如何豐富你的旅行內涵? - 如果閱讀一本書是一趟旅行的話,我無法想像一個人走了一萬兩千趟,靈魂的溫度有多麼滾燙(P102)。如果你想去旅行,別再強迫自己找意義,這是自我傷害。我們全都是被旅行召喚,必須上路的人。這就是旅行唯一的意義(P.103)。
閱讀一本書相當於一趟旅行,你是否有相同的經驗?對你來說什麼樣的旅行召喚著你?
-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是微笑,微笑使人熱情並樂於工作;微笑拉近人與人的距離;法國浪漫作家雨果說﹕「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,那就是我們的表情;還有另外一種東西,比表情更像我們,那便是我們的微笑」。(P.108)
書中提到微笑的重要性,請分享你的感受、事例或故事。 - 一趟旅行回來後,背包裡塞滿一大堆人生機會;大人如何獲得智慧?最棒的方式就是向年輕人學習,吸取他們所散發出的熱情能量和冒險精神(P.114)
請分享你的向年輕人學習的事例和感動。 - 世界教會我的十一件事﹕1.持之以恆的前進方能抵達目的地、2.充分體驗生活每個片刻、3.在世界的洪流中,鼓起勇氣做自己、4.保有對世界的同理心、5.在既有世界中找尋新世界、6.和工作培養感情,主動創造熱情、7.人類的文明歷史會提供生命養分、8.不被世界的改變所改變、9.在混亂的世界中保持冷靜、10.學會合作、11.旅行不是愈多愈好(P.124)。
這11件事,哪一件於你心有戚戚焉?請與大家分享。 - 我真正意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…,常有人問我如何克服恐懼?其實與其去想如何克服恐懼,不如把時間花在喜歡的事情上面,或是去探索自己喜歡什麼?(P.130)。
書本的知識與克服恐懼相關嗎?如何克服恐懼?又如何做到無懼?
第二篇
人生﹕當自己的「心之王者」
- 人生要有Gap才有Power,每次有人問我該不該Gap year,我都會反問對方:「你的生活過得快樂嗎?」若答案是很痛苦、很折磨,我會鼓勵他出去外面世界透透氣,向世界學習;若答案是無感,看到別人去所以想去,我會鼓勵他練習享受當下生活,去爬山或參加社團,這些收穫不比出國旅行來得少。(P.138)
當人生遇到Gap時,你有哪些做法?如何克服?
- 經常有許多人來信向我要勇氣,多半是生活中遭遇不順遂或過膩平淡無奇的日子,想藉旅行獲得勇氣力量。(P.148)。
你覺得旅行真的可以或的勇氣嗎?真正的勇氣是什麼?
- 如果你無法壓抑前往一個地方的念頭,也不知為何渴望離開與啟程,此處極有可能是你生命中的聖地,是祂在牽引著、呼喚著你該回家了(p153)
你是否曾經有過相似的渴望與經驗,若孩子出現這樣的渴望你會如何處理? - 到底旅行可以獲得什麼呢?真是見仁見智。我慢慢不再說自己獲得勇敢,因為勇氣無法量化。我會說自己獲得許多力量的故事(P.155)
請說說你的旅行經驗,從旅行中獲得什麼力量, 請分享你的經驗。 - 如果恐懼是一片花園,請灌溉,別砍掉(P.160)。
擔心害怕與恐懼如何灌溉呢?試著分享你的經驗或看法。 - 旅行的重點在「路途」,旅遊的重點在「目的地」…無論旅行還是旅遊,最後都會成為生命的養分。(P.162)。
你喜歡旅行還是旅遊呢? 旅行還是旅遊,最後都會成為生命的養分?請分享。 - 有段時間我極度排斥風景照,特別是主角笑得燦爛的自拍照,心想有是個自戀狂…這種日子持續下來,我發現自己變得孤傲與易怒,負面情緒像泡沫般自行膨脹…,我試著把忌妒當成生活警報器,若響了,表示要開始檢討自己,而不是檢討別人。因為忌妒別人的生活,其實是不快樂的(P.170-171)。
你是否有相同忌妒的的經驗?如何處理、如何正向度過? - 歸來後,閉上眼睛才能看見的十二份禮物。1.洞察、2.自我覺察、3.自我接納、4.自我實現、5.啟發、6.問題解決、7.學習社交技能、8.認知上的改變、8.情緒上的改變、10.行為上的改變、11.參與、12.復原(P.198)
旅行回來後,你獲得了那些禮物?對你而言,那些禮物特別珍貴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5月26日與作者有約】
作者藍白拖,是一位遊走在叛逆與理性的七年級,2010年對人生感到迷惘,展開為期一年的背包之旅。回國後,為了傳遞背包革命精神,決定發起「一直背下去」運動,邀請多位旅人分享背包,借給未來的旅行者。
其實,讀書之初,讀書會夥伴都已經知道藍白拖「很年輕」,但是當藍白拖來到分享會場,多數的夥伴還是發出這樣的聲音:「好年輕呀!」「好帥呢!」
今天的分享會,藍白拖用八個斗大的字「困惑、好奇、學習、改變」,來指出人生四種處在的位置,並輔以四個故事來說明分享。
首先,以賈伯斯的例子說明,常與人生伴隨出現的困惑。賈伯斯在1996年,擔任正在垂死邊緣的蘋果公司臨時CEO,並在2000年起成為正式CEO,帶領蘋果創造輝煌的iPod、iPhone、iPad時代來,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,這樣的賈伯斯其實在求學過程中,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留在學校念書求學,所以從他念的大學休學、又在大學裡旁聽、也投入工作,可是工作並無法為他帶來內心的平靜與快樂,他對人生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明白與困惑,所以工作不久後,他辭了職到印度去靈修,經歷了7個月的艱苦旅行,再次回到職場上工作。
賈伯斯在辭世前,記者訪問他:若有機會重新做個人生選擇,會希望回到哪個時刻?賈伯斯回答19歲的時候,這是賈伯斯對人生充滿困惑,到印度參與靈修尋找人生答案歲月。藍白拖說明著:人生的困惑是一種甜美。
值得深思的一個小故事與體會。
接著,以「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:輪椅少年的環遊世界大探險」一書作者艾博凱薩爾斯為例,說明保持一顆好奇的心生活是充滿幸福的,失去好奇心是一件可怕的事。艾博凱薩爾斯五歲被診斷罹患血癌,八歲之後的人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……他沒有放棄環遊世界的夢想,開啟了歐洲、東南亞、東北亞等冒險旅程。當他滑著輪椅首次獨自搭機時,被詢問坐輪椅旅行會不會不方便,艾博凱薩爾斯回答:那你帶著眼鏡出門會不會不方便呀?
艾博凱薩爾斯對世界的好奇,讓他在15歲那一年獨自一人出國旅行,至今(21歲)已經走過了30個國家,大夥兒聽了不禁發出驚呼「不可思議呀!」真的,我們的人生常被許許多多的自我框架限制住了...
再來,以趙慕鶴先生75歲當背包客、92當志工、95歲考上研究所、100歲學電腦,朋友笑他
朋友說:老趙,....你都要死了,還學什麼電腦?
老趙回答:可是,我現在還活著啊!
趙慕鶴先生這個傳奇人物,一生不斷學習再學習,藍白拖以這個例子,很成功說明活到老學到老,人生不論處在哪個階段都要學習,不學習的人生是很可怕的。
也順帶一提勉勵家長,要小孩念書家長也要保持學習熱情,哈哈...
第四個階段是「改變」,藍白拖說了自己改變的故事,他說自己是一位叛逆的孩子,他曾經放下工作辭了職出國去旅行一年,這可能是一般父母都不會答應的事。在閱讀李家同先生「讓高牆倒下」一書,書中種種讓他驚為天人,於是他做了個決定,到印度垂死之家當志工,在垂死之家當志工時,親眼目睹一位法國人,以簡單的英語與一位說著印度語的印度人,一來一往、有說有笑的互動,事後他領悟到「行動才是最好的語言」。
最後,藍白拖以一張面對高牆的投影片做結尾,說明人生就是一趟長途旅行,墊高生命的高度、厚度,才有機會看得更高更遠。牆不再是高牆,而是要面對與打破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常說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藍白拖叛逆的在工作職場上出走,深刻了他對人生的體悟,這些深刻的體悟經過一次次的思考與反芻,讓他有超出年齡的人生智慧。
整場分享會,讀書會的夥伴或凝神靜聽、或理解大笑、或點頭稱許,看來大家都有滿滿的收穫。
會後,大家欣喜地捧著書,等待作者的簽名,哈哈,或許簽名會讓大家今晚聆聽到的人生見解與智慧,沉澱再延長...